通知公告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十三周学术活动安排1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编辑: 发布时间:2017-05-15 浏览次数: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十三周学术活动安排1
序号 主办单位 时间 地点 报告题目 报告人 报告人职称 报告人单位 联络人
1 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与冶金学院 2017516日(周二)上午9:00-10:00 青山校区教六楼6560会议室 煤炭采运用高性能耐磨钢板研究 孙新军 教授级高工 钢铁研究总院 李静捷 68862085
2 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与冶金学院 2017516日(周二)下午15:00-16:30 青山校区教六楼6561会议室 碳纳米管的可控制备及应用研究 姚亚刚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李静捷 68862086
3 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耐火材料与冶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与冶金学院 2017年5月17日(周三)上午10:00-12:00 青山校区主楼 18楼报告厅 绿色低成本汽车钢板 毛新平 院士 中国宝武集团有限公司 魏雪妍 68862266
              校科协  
              2017.5.15  
                 
报告人简介:
       1、孙新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钢铁研究总院工程用钢所首席专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项5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参编专著4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8件。获得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和山东省首届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等荣誉称号。多年来一直从事高性能钢的组织调控研究与工业生产技术开发工作,承担和完成国家973863、支撑计划以及国内重点钢企科研项目30余项,在先进钢铁材料组织性能调控理论、钛微合金化钢、高性能耐磨钢板等方面取得成果。
      2、姚亚刚2004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同年保送至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硕博连读,20097月博士毕业后到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进行博士后研究,2014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2015年获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组部青年千人、江苏省双创人才、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双百人才2011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直从事低维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在电子器件和热管理材料中的应用研究,在单壁碳纳米管的结构控制生长、碳纳米管垂直阵列基热界面材料和二维材料的放量制备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成果:
      1)针对电子器件对碳纳米管结构的要求,发展了温度阶跃法、克隆生长法和晶格-
气流协同法等几种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实现或部分实现了单壁碳纳米管管径、手性以及局域形态的可控生长,为碳纳米管电子器件奠定了一定的材料基础;
      2)针对碳纳米管在新型热界面材料中的应用要求,发展了碳纳米管垂直阵列的可控制备方法、转移技术和热界面材料的高效封装方法,获得了界面热阻值约3 mm2 K/W
的碳管阵列基热界面材料,比目前报道最先进的热界面材料性能好很多;
      3)针对电子器件对二维材料的要求,发展了溶剂热还原法、球磨-
超声剥离法和氢气刻蚀辅助的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成功实现了单层石墨烯和高浓度硫化钼溶液的可控制备。
    共发表
SCI收录文章80余篇,包括Nature Mater. 1篇、Adv. Mater. 2篇、Nano Lett. 3篇、J. Am. Chem. Soc. 2篇等。第一(通讯)作者论文50余篇,被引用3000余次,他引约2500次。
        3、毛新平,男,1965.6生,金属压力加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冶金工业部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总设计师、副总工程师,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现任武钢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毛新平同志长期从事低成本高性能钢铁材料研发和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授权发明专利23件,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光华工程科技青年奖、魏寿昆冶金青年奖、首届杰出工程师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