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
根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2020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申请指南》的通知要求,现将2020年度基金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请项目及条件
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人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良好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科研潜质。
1、面上资助
申请人须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项目应具有基础性、原创性和前瞻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且为本人承担。进站一年半内可多次申请,每站只能获资助一次。
申请材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申请书》。
提交方式:在线提交至流动站,流动站审核提交后到校博管办;打印纸质申请书1份提交至流动站,流动站汇总后上报。
2、特别资助(站前)
申请人为2020年度拟进站(全日制博士毕业3年内,2020年度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应届博士毕业生需满足学位论文答辩基本要求)或新近进站(2019年4月15日到2020年5月15日)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4年1月1日后出生)。
申请项目为规定的研究方向(详细信息可查阅见附件2《2020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申请指南》)。之前申报过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博新计划”)、特别资助(站前)的人员不可再次申报。
申请材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申请书》、身份材料、《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和学术及科研成果纸质材料。
提交方式:网上提交至学校博管办;打印纸质申请书2份,交至学校博管办。
3、特别资助(站中)
博士后进站满4个月。申请项目可以是获得面上资助项目的延续和深化。每站只能获资助一次,入选博新计划、特别资助(站前)的人员不可申请。
申请材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中)申请书》、科研成果纸质材料各2份。
提交方式:在线提交至流动站,流动站审核提交后到校博管办;打印纸质申请书提交至流动站,流动站汇总后上报。
4、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
在站2年以上或者出站5年以内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或博后基金资助者优先。资助领域为自然科学,字数不少于15万字,仅限学术专著。
申请材料:专著书稿、《出版资助申请表》、《报名信息表》、查重报告各1份。
提交方式:材料直接报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2020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资助工作安排
批次时间 |
网上申报开始时间 |
学校申报 截止时间 |
公示时间 |
资助名额 |
资助政策 |
备注 |
第67批面上资助 |
2月3日 |
2月20日 |
5月中旬 |
约为当年进站人数的1/3 |
自然科学类:一等12万,二等8万; 社会科学类:一等8万,二等5万 |
一年半内可多次申请,每站只能获资助一次 |
第68批面上资助 |
7月1日 |
8月27日 |
11月中旬 |
第2批特别资助(站前) |
4月13日 |
5月7日 |
7月上旬 |
400人 |
18万 |
_ |
第13批特别资助(站中) |
4月13日 |
5月7日 |
7月上旬 |
800人 |
自然科学18万,社会科学15万 |
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 |
1月1日(网下提交) |
5月29日 |
—— |
30部 |
6万 |
在站2年以上或者出站5年以内 |
二、注意事项
1.博士后全国编号可以在交互式网上办公系统中查询,查询方法以博士后网上办公系统中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博士后网后,在“我的进出站记录”中查询。
2.申请中“投送学科”系申请者所报项目所属的学科,并非指现所在的流动站。“研究方向”系指申请者所报项目的研究方向,申报题目不须与进站研究题目一致,可结合自己的优势课题申报,申请项目的评审专家是相应二级学科方向的专家。
3.要仔细阅读《2020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申请指南》中的项目评审指标,按照指标项着重填写,以提高获资助机率。
4.申请表中“申请人承诺与单位审核”中“申报单位审核意见”栏中“负责人(签章)”由学校统一签字盖章,不需加盖院系公章。
5.工作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按本人意愿,可选择参加独立于流动站的专家评审。
6.入选“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及“香江学者计划”等派出项目的人员在未结束派出工作前不可申请。所有申报纸质材料请装订好后再提交。
三、其他要求
1.各流动站要高度重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申报工作,申报材料提交前要组织博士后合作导师等校内外专家认真讨论修改。
2.申请人务必于学校申报截止时间前将申请材料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按照要求提交。
3.相关基金申报政策请下载附件材料并详细阅读。
申请工作中如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向博管办咨询。
联系人:赵磊
联系电话:027-68862406
附件1 博士后资助政策汇总.pdf
附件2 2020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pdf
附件3 博士后基金资助工作常见问题解答.pdf
人 事 处
2020年1月14日